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弘揚傳遞“最美麗水好人”榜樣的正能量,凝聚推動麗水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,市委宣傳部、市文明辦在全市開展“發現‘最美麗水好人’——麗水好人榜”推薦評選活動。2021年第四季度麗水好人名單日前揭曉:

龍泉安仁永和義警志愿服務團隊,2019年成立于龍泉市安仁鎮,取名來自安仁鎮古廊橋“永和橋”。團隊現有隊員300多人,其中,黨員40名,平均年齡45歲,服務分隊10支,每月志愿服務4小時以上的有165人。2年來,永和義警志愿服務團隊團隊累計開展平安巡防300余次,開展廣場宣傳、主題活動50余次,協助搜救、幫扶群眾120余次,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、應急搜救和防范電信詐騙的活動中表現突出,尤其是在線上創新推出的“永和義警-鄉音反詐”,以鄉言土語、寓教于樂的形式讓反詐知識變得更加喜聞樂見、深入人心,助推轄區電詐案件同比下降28.6%,成為轄區平安建設和文明傳播的重要力量,更成為了安仁鎮百姓身邊的“守護人”,是名副其實的“載舟之水”,成為轄區平安建設和文明傳播的重要力量。

吳安錢,男,1979年7月出生,42歲,群眾,浙江慶元人,慶元縣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。吳安錢自2003年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以來,先后20次參加“無償獻血”活動,獻血總量達到7800ml。機緣巧合,他在2013年9月參加獻血時得知慶元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宣傳造血干細胞活動,當即采集血樣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。2021年6月,吳安錢與一位血液病患者HLA配型成功,此后的半年時間他積極鍛煉身體, 保下飲食均衡營養,準備以最佳的身體狀態進行捐獻。12月2日,他在杭州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。12月7日,吳安錢在省中醫院成功捐獻出寶貴的138ml造血干細胞混懸液!在得知受捐造血干細胞的對象是一位小患者時,吳安錢開心地說:“這就像是自己的第3個孩子,從此心中多了一份牽掛!”以血液為橋,在陌生人之間傳遞關愛;以愛心為媒,為群眾送溫暖排憂解難。吳安錢用實際行動描繪了70后的責任與擔當,用愛、用心描摹出生命最溫暖靚麗的底色,生動詮釋了醫者的初心和使命。吳安錢先后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、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,其事跡曾被“學習強國”報道,收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。

林水根,2021年浙江好人,男,1929年8月出生,92歲,中共黨員,浙江遂昌人,遂昌縣垵口鄉垵口村村民。2003年,林水根選擇走路健身,每天從村頭走到村尾往來好幾趟,細心的他發現道路上和河道里布滿了許多垃圾,既影響村莊環境,又對水質造成破壞,垵口鄉作為遂昌飲用水的源頭,改變環境首當其沖。為保護水源衛生和村莊整潔,從此林水根拎起蛇皮袋開始義務撿垃圾,他一邊走路一邊彎腰,走到哪兒撿到哪兒,這腰一彎就是18年!從家里向縣城方向走到鄰近的大山村,再從反方向走到根竹口村,一天要走10多公里路,已至耄耋之年的林水根就在這10多公里的路上來回走動,每天能撿1-2袋垃圾,當垃圾數量多到一個人無法一次性拿走時,他就吃力地分成幾趟拿,再細心將垃圾逐一分類投放。林老的家人得知后覺得丟面子又有安全風險,勸其停止撿垃圾,可老人堅持己見,他的堅持不懈換來了家人的理解和全力支持。就這樣林老在撿垃圾的路上風雨無阻走了幾十年,數不清穿破了多少雙鞋子,用壞了多少個蛇皮袋,摔過多少跤,趟過多少險,撿了多少垃圾……每當看見所經過的路段干凈整潔,老人心里甭提有多開心了,連公路養護人員都說村子附近的這段路和河道是最干凈的!林老他默默守護一方水土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。從2009年開始,林老連續5年被垵口鄉政府評為“環保衛士”,被遂昌縣政府授予“潔凈鄉村形象大使”。

武曉軍,男,1975年1月出生,47歲,群眾,浙江麗水人,麗水市物資再生利用有限公司職工。2021年7月30日下午17時許,張偉勇、王建勇、張克揣、涂增妙4人一同在蓮都區聯城大橋下抓魚,當時河水湍急,不會游泳的張偉勇因水底不平踩空后倒向水中,迅速被水流往下游沖去,王建勇、張克揣先后前去營救,都被水流沖走,岸上的涂增妙焦急地連連呼救。此時剛好路過的武曉軍來不及多想便立即飛奔過去,邊跑邊快速脫掉上衣,他迅速判斷形勢后沖向離岸邊最近的一只小皮筏艇,一邊游泳一邊奮力將皮筏艇向溺水三人方向推去。此時其中一人已沒入水中,武曉軍立即抓住其手腕,用盡全身力氣將他拖上船,隨后又快速游向另一名溺水者,并成功將其拖拽上船,隨后把被救2人送上岸邊,來不及喘口氣,他再次回頭去營救第3名溺水者。此時溺水人員因體力不支,開始往水下沉。武曉軍快速劃船靠近,用力抓住他拖上皮筏艇并安全送上岸。經過武曉軍近20分鐘的努力營救,落水的3人全部成功脫險!麗水市公安局蓮都區分局于2021年10月12日依法確認武曉軍同志的行為為見義勇為。

陳奇,2021年浙江好人,男,1993年1月出生,28歲,群眾,浙江青田人,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浙江省青田縣分公司職工。2021年8月21日晚上9時許,鶴城街道一居民樓發生火災,正在家中休息的陳奇聞到刺鼻的氣味后,迅速查找火源點,發現隔壁二單元四樓居民家中失火,火勢已有蔓延趨勢,現場已是濃煙滾滾。他迅速撥打119并大聲呼喊大家快速撤離,陳奇不顧個人安危,迅速逆著人流一層一層往上跑,并逐層挨家挨戶敲門叫醒鄰居,引導他們往樓下空曠的地方撤離,當他到達6樓時,發現只有一位行動不便的百歲老人徐春花獨自在家,他毫不猶豫地背起老人從六樓沖到一樓,把老人安頓在安全地帶。在確認小區所有大人小孩都已經安全下樓后,陳奇也沒有閑下來,而是積極主動并耐心的做好安撫工作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。短短幾分鐘的黃金救援時間,陳奇的高度警覺性和遇事的冷靜果敢,使得小區的住戶在火災蔓延之前就已經完成了所有住戶的疏散工作,為救援人員爭取了寶貴的時間,避免了大型火災的發生,更減少了住戶的財產損失。事后徐春花老人的家屬專程給陳奇送來一面“危困時顯身手,險難處見真情”的錦旗和一封感謝信時,大家才得知他救人的義舉。陳奇英勇救人的事跡在朋友圈里迅速傳開,多家媒體爭相報道,人們紛紛點贊認可,感受著他所傳遞的濃濃正能量。時代呼喚擔當,榜樣引領力量,低調的陳奇在被采訪時靦腆地說道:“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”。

陳子獻,2021年浙江好人,男,1973年7月出生,48歲,中共黨員,浙江松陽人,松陽半顆牙口腔診所醫生。2021年6月26日上午,陳醫生聽到診所外公交車站人聲沸騰,他下意識地跑過去一探究竟,只見一男子昏迷在地,不省人事,圍觀的人很多,有人打120,有人竊竊私語,陳醫生毫不猶豫上前檢查其呼吸和頸動脈,又給男子松開衣領,不斷在其耳邊呼叫:“兄弟,能聽到我說話嗎?醒一醒……”有人勸他:“還是等救護車吧,萬一出事,還怪到你頭上?!标愥t生沒有理會,及時開展心肺復蘇急救,五六分鐘后,男子終于慢慢睜開眼睛,意識也逐漸恢復,陳醫生與同事合力將男子抬至陰涼處休息,并從診所泡了糖水喂他喝下,細心照看,詢問病史,一直等男子家屬到場,千叮萬囑注意事項,并提醒及早送醫。據悉,2020年正月,陳醫生還主動申請參與新冠疫情防控工作,并在一次防疫執勤中,用專業知識及時救助了一名突發癲癇的路人,事后有人問陳醫生:“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不怕惹上麻煩嗎?他說:人在做,天在看,換位思考,如果躺下的人是我的兄弟姐妹能見死不救嗎,更何況我是黨員,更是醫生,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?!?/font>

陶岳貴,2021年中國好人、浙江好人,男,1932年12月出生,89歲,中共黨員,浙江縉云人,縉云縣七里鄉大園村村民。陶岳貴曾是穿梭戰火的抗日少年戰士,也是服務鄉鄰25年的老村支書,他長期在鄉里生活,發現村里的留守老人在吃穿用度上能自給自足,但是理發卻成了一個大難題,古稀之年的他開始自學理發,并對百姓半開玩笑地承諾:以后你們的“頭”都歸我管了。2001年開始,他拿起剃頭刀,成為免費為留守老人理發的志愿者。從此,陶爺爺就經常翻山越嶺、跋山涉水地到張公橋、雙港橋等各個村莊提供免費理發服務,而且堅持不吃百姓一頓飯,不收百姓一分錢,踐行著“黨員要向黨報恩,活一天就要為老百姓服務一天”的莊嚴承諾。這一堅持,就是整整20年,他帶著“理發包”徒步踏出5萬里“長征路”,足跡遍及附近鄉鎮的每個村莊,用壞了18個電推剪,自掏腰包貼補了數萬元!陶爺爺的手褶皺粗糙,布滿老繭,因為長期使用手推剪,右手無名指已經嚴重變形,他到底為多少人義務理發過,連他自己都說不出個準數,可四里八鄉的群眾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賬。陶爺爺說只要身體許可,就會在這條“長征路”上堅持走下去。

季水芝,女,1969年9月出生,52歲,群眾,浙江龍泉人,龍泉佳馬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。季水芝從事竹筍食品加工已有30多年,30年來堅守“0添加”的生命線,轉型升級,實現自動化生產,解決了本村及周邊村百余人的就業問題?!罢\實守信”是她多年來做生意的原則,2020年,一位臺州代理商月結貨款時多打了8萬,季水芝仔細核對賬目后第一時間原數返還;2020年受疫情影響,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,為履行訂貨承諾,她寧愿虧本也要履行之前和代理商簽下的訂貨合同,整整虧損了100萬元!每當有人問起,她就淡淡地說:“做生意就是做人,人在做,天在看?!?017年,佳馬公司生產的“白筍片”“玉筍片”“紙片筍”三個產品,獲得“綠色食品”稱號,2018年,獲得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,并先后攬獲“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”“浙江農業博覽會的優質獎”等殊榮。這些沉甸甸的認證,是對季水芝精益求精、誠實守信的最大認可。

王超男,女,1987年10月出生,34歲,中共黨員,浙江麗水人,麗水市中心醫院質控辦副護士長、團委副書記。作為臨床護士,她歷經內外科、急診等多部門輪崗,其??谱o理、急救能力獲得業內專家和患者的高度認可。她曾先后赴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、愛爾蘭特拉利技術學院進修學習,作為項目負責人已獲批省市級科研項目立項2項,在核心雜志發表論文3篇。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,王超男主動請纓,作為麗水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馳援武漢,在援鄂的57個日夜,共護理重癥患者156人次,護理危重癥患者65人次。盡管是兩個孩子的母親,但在工作崗位上,她永遠兢兢業業,用自己的耐心、細心溫暖著每一位病患。因精湛的護理技術和滿是笑容的臉龐,病人們都稱呼她“小太陽”。作為醫院團委副書記的她,更是醫院“白翼”志愿者服務隊的骨干成員,在促進優質資源和醫療服務下沉,努力提升服務對象的醫療獲得感方面不遺余力。工作11年來,王超男榮獲2020年省優秀共產黨員、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、2019年市直優秀共產黨員、2019年市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,她的個人事跡受到新華網、浙江衛視、麗水電視臺等國家、省、市各級媒體的關注報道。

樓海勇,2021年浙江好人,浙江省第二屆“最美退役軍人”,男,1969年12月出生,52歲,中共黨員,浙江諸暨人,省政協辦公廳二級調研員。2018年,樓海勇成為松陽縣周安村駐村第一書記,三年里他先后為周安村規劃實施項目20個,協調資金1480余萬元,規劃產業基地3個,帶領群眾新修進村路,積極投身新建農村文化禮堂、“松陽高腔”展陳館建設,搶救傳承高腔遺產。帶領村民運用自然農法培育開發“百年土茶園”,建成浙江省農科院浙茶種子圃、松陽縣有機茶保護基地,其中創新高山番茄產銷模式入選浙江省十大精準扶貧案例,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張金名片!在樓海勇的指導協調下,周安村村集體經濟由4000元增加到60多萬元,低收入農戶由8000元增加到了15000元以上!人民政協報、學習強國、浙江新聞客戶端等媒體平臺報道了樓海勇駐村工作事跡,省政協主席葛慧君在《周安村全體村民給葛主席的一封信》中作了批示,浙江日報頭版頭條《一封未寄出的挽留信—省政協機關駐村指導員樓海勇與周安村的幫扶情》得到省委副書記黃建發批示。

雷巖德,2021年浙江好人,男,1958年11月出生,63歲,群眾,浙江云和人,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新和縣農業局食用菌技術員。2019年3月,雷巖德主動報名援疆,奔赴萬里之外的阿克蘇地區新和縣,成為新和縣第一位擔任食用菌技術員的“云和師傅”。雷師傅援疆2年多來,僅在2020年女兒婚禮時回過一次家,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援疆事業。一般一個棚種植黑木耳收入僅在4千元左右,雷師傅負責的合作社黑木耳種植已達到11萬段,每棚收入提高到了五六千元,個別甚至能達到七八千元。2021年,排先拜巴扎鄉種植黑木耳11.5萬段,雷師傅每天早出晚歸,手把手指導農戶如何噴水、如何采摘,全縣9個黑木耳基地,60個大棚,雷師傅每天都要走一遍,一天下來就是3萬多步!截止至目前,由雷巖德為代表的“云和師傅”帶領阿克蘇地區4256戶低收入農戶發展種植1129萬袋黑木耳,年產量達到340噸,年經濟效益達到2275萬元!為邊疆脫貧攻堅事業積極貢獻“云和力量”。

侯建花,女,1988年7月出生,33歲,群眾,山東平度人,景寧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干部。2014年,侯建花作為特殊人才引進到景寧畬族自治縣林業局工作,“軟妹子”干起了“硬活”。她發揮專業特長推動畬鄉林業步入信息化管理時代,把自己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應用到景寧林業,負責完成公益林地籍信息系統建設項目,項目涉及23個鄉鎮247個村包含11596個小班達148.5萬畝;全面完成景寧縣林地“一張圖”,將建成的林業“一張圖”通過電腦、平板協助林業管理,通過對鄉鎮林業技術人員每年進行3-5次的林業空間管理平臺的培訓,真正實現數據的信息化管理與應用。她先后主持和參加的《景寧縣森林資源與碳儲量研究》《景寧縣松材線蟲病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》《香榧林下經濟與生態保育技術推廣示范》等6個課題,分別榮獲市科技興林獎二等獎、省科技興林三等獎;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《面向區域土壤碳通量估算的多向插值空間采樣策略》等10余篇。作為技術負責人完成的《景寧畬族自治縣碳匯林業建設總體規劃》獲省林業優秀工程咨詢成果獎一等獎。這朵“山東花”把青春和汗水灑在了畬鄉的土地上,為畬鄉林業譜寫了一曲綠色凱歌。

付彩芬,女,1969年7月出生,52歲,群眾,浙江麗水人,蓮都區黃村鄉皂坑村村民。10年來,付彩芬幾乎沒有出過遠門,也從不在外過夜,因為她的心里始終惦念著一位沒有血緣關系,92歲高齡的孤寡老人李上松。多年以來,她每天幫助老人洗臉穿衣,無論春夏秋冬都會做適合老人胃口的飯菜,一日三餐從不間斷,雖然付彩芬自己生活并不寬裕,可她依舊默默奉獻,把李上松當作自已的長輩來照顧,不求回報。在黃村鄉皂坑村,只要一提起付彩芬照顧孤寡老人李老伯的事,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有加。在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中,付彩芬一直以實際行動彰顯著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美德,平凡之舉蘊含不凡偉大,溫暖著身邊的每一位人。

羅國養,男,1956年4月出生,65歲,中共黨員,浙江云和人,云和縣國土局退休干部。羅國養的父親早年摔傷導致骨頭斷裂,60歲時就喪失勞動能力,只能長期臥床,然羅國養把父親安頓在身邊細心照料了整整40年。2014年,93歲的羅父不慎跌倒造成腦溢血,醫生建議放棄治療,羅國養卻堅持繼續治療,陪在病床前端屎倒尿,日夜守護,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照料和治療,父親終于醒過來。2019年,98歲的羅父患腦萎縮,羅國養每天為父親擦洗、按摩,無論白天黑夜,他都堅持每隔兩小時給父親翻一次身,每天數次幫父親活動手腳防止肌肉萎縮。羅父臥床多年以來,沒有生過一次褥瘡,直到100歲安詳離世。羅國養的孝行傳遍十里八鄉,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譽。

吳土根,男,1956年8月出生,65歲,群眾,浙江遂昌人,遂昌縣金竹鎮古樓村村民。30年前,吳土根的父母相繼因病離世,臨終前將弟弟吳法根托付給吳土根,長兄如父,從此,家庭的重擔就落在吳土根一人身上。后來因一場意外,弟弟吳法根不慎摔傷造成肢體殘疾與智力損傷,經常會在夜里“離家出走”,多則三四天,少則一兩天,最久一次長達八天,每一次吳土根都要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,到處尋找弟弟。30年來,吳土根不辭辛勞,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照顧著弟弟,從來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,干農活、為弟弟做飯、洗衣、擦身、看病……從青絲壯年至白發蒼蒼,吳土根年過花甲卻未曾婚娶,一直沒有放棄弟弟吳法根,僅靠微薄的茶葉收入支撐著貧寒的家.他用行動詮釋了手足情深,血濃于水的偉大親情。
|